字体
关灯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
第六十五点五章 微笑男孩(兄贵)(3/3)

rider的提案带着些许扫兴。

当然的吧。

若是从者还好说,这种程度根本不用帮忙。

没有必要,于是二人选择了旁观。

红之beerker和黑之尖兵的战斗简直就是一边倒。

被人造人的战斧劈进肩膀,被魔像的拳头重击面门。

尽管受到威力连钢铁都能粉碎的拳头的直击,他的微笑却依然不灭。

不如说,总觉得那副笑容索性变得更加灿烂了。

打从一开始,beerker就没打算回避任何攻击。

不如说,他甚至还特意跳入攻击之中。

将攻击承受、承受、白白承受。

被重创、被伤害,即使如此,那心旷神怡般的微笑却绝不消失。

不久,尽管并非气力不支,人造人和魔像们却产生了迷茫,停止了攻击。

这时候,beerker开始行动了。

“悲哀的专制者的人偶啊,至少在我的剑与拳之下长眠吧。”

beerker的手,一把抓住了魔像的面门。

轻而易举地将推测约有三米的魔像远远丢出,把不凑巧身处落下地点的人造人们压得粉碎。

“来,你们也是。”

说着,他随意把剑横向一砍。

仅仅这样,在场的人造人上半身就被轰飞。

向挣扎的魔像一拳揍去,经魔术强化过的青铜制头部就灰飞烟灭。

beerker的暴虐没有停止。

他大大地张开双臂,奋勇突击。

他一把抱起五具魔像,气势汹汹地把背向后一仰。

合计重量约逾数吨的石人偶们,由于他的投技(过肩摔)而从头盖被破坏。

那模样,好比人间台风。

每次一挥剑,一击拳,都能产生大量垃圾。

红之beerker微笑着振剑,微笑着挥拳,那实在和噩梦无异。

连仅仅拥有稀薄感情的人造人,都被这疯狂所侵染,选择了逃亡。

将最后的魔像“撕成碎片”后,beerker眺望着自己编织而成的破坏和虐杀,满足地点点头,再次迈开了步伐。

“他在笑啊。”

“还笑得出来啊。”

arher和rider怀着目睹毛骨悚然之物时独特的不快感面面相覷。

战斗是理所当然、胜利也是理所当然,他们对这种凄惨的结局既没有任何怨言,也不带半分钦佩。

但beerker至始至终面带微笑却足以令他们恶寒上身。

“呼呣。

确实那个英灵除了狂战士以外不是任何人。”

如果他脸上浮现出愤怒,arher和rider也许还会认为他可能是个有理性的beerker。

但是,他却在微笑。

陶然地、仿佛为什么心神荡漾一般微笑着,战斗、杀戮、粉碎。

“不管怎么说,这下实力就一目了然了。

那个的话,只要不使用些颇具分量的宝具,是没法阻止他进击的。”

“哼。

arher,在你看来,他能不能干掉一个从者?”

“谁知道。

那家伙的宝具要是持续发挥机能,也不是不可能……”

“不过,所谓‘持续发挥机能’可是难如登天啊,那家伙的宝具……”

虽说是并肩作战的同伴,红方从者也不会连宝具的能力都相互说明。

但beerker作为例外,由他的御主透露了。

宝具名为“疵兽的咆吼(crying warmonger)”,由于其过于特异的性能,如果是通常的圣杯战争,这东西首先就可以确定他无法存活下来。

“但是,如果那群“黑”从者,只是无策地持续给予他伤害,说不定会变成有趣的事呢。”

没错,越是受伤。

越是承受伤害,强度就越是增加。

那个宝具的话甚至有仅凭一击,就令这场圣杯大战决出胜负的可能性。

“唔。”

arher看似不快地微微颤了颤鼻子。

铁和机油的气味对于与动物相近的她来说似乎是难以忍受的恶臭。

“怎么了?”

“被发现了。

黑方从者接近过来了”

弓兵(arher)的知觉远远凌驾于骑兵(rider)之上。

如果她所言无误,应该马上就要迎敌了。

“要干架了。”

“明白。”

两名从者召唤了各自的武装。

rider所召唤的枪,和红之laner迦尔纳的枪外型上有很大不同。

laner的刚枪,是依靠其锐利的枪锋以及超重量来造成破坏的巨大长枪。

而rider所持的,完全是面向白兵战的朴素且结构坚实的枪。

从它的长度和单手就能轻松握住的持法来看,多半是用来投掷的枪。

rider似乎想在不使用原本的武器“骑乘”的条件下挑战白兵战。

实话实说,这就是蛮勇。

然而,他悠然的态度可以说很好地展现了红之rider乃何等英杰。

另一方面,arher召唤出了无庸赘述的弓。

比她身高还长的黑色涂装的西洋弓,是传闻由狩猎的女神(阿尔忒弥斯)授予的天穹之弓。

其名为陶洛珀罗斯(tauropolos),是拥有公牛杀手之异名的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别名。

确实是与弓兵相称的绝品。

凭借它而无法射穿的东西更本不存在。

“那么rider,我后退,和汝共同掩护beerker。”

她即刻后退,潜入森林的黑暗之中。

连看着她的rider,即使能感觉到气息也完全不清楚她身居何处。

看来如果成为超一流的猎人,和森林一体化是轻而易举。

“好的。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