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
第五十二章:烟霏霏(3/3)

官府判罪是:经查考闻证,多名证人指控刘姓者平日蛮横,颠倒黑白,诬陷他人,放债勒索,坑蒙拐骗,偷盗无度,乃是被仇人所杀,因马婆路过,殃及池鱼,祸连马婆。

此处,大有文章。

此前有言语说刘姓者黑白两道熟悉,颇有些能力。

此处官府草率结案,深思者,该觉得意味深长了。

刘八姆见形势不可逆转,就浑口摆脱:“此事与我无干,我一人住在郊外,姑爷和儿子做了什么我怎知晓?”

刘八姆想抽身而出,至少如此能保住自己和女儿。

官府认为,双方死人,死无对证。

各说各理,如判刘八姆母女有罪,实该不当。

于是连夜托人去庄府找庄禄,庄禄不愿出面管,又让曹氏接待。

曹氏对官府的人道:“既如此,两家死了人,追究起活人来,是不该的。

马家我是知道的,马婆子还要给我们府上的姑娘们做过年衣裳,如今去了没人做,可惜不可惜。

她的为人我是没得说,早年在宫里做过事儿,如今年事高,出来了给我们做事,彼此知晓底细。

这样的人也不是人人能做得。

可话说了,妇孺弱小,那可是两个大男人呀,终究论起来,谁害谁一目了然。

你们真判决,就判刘家赔马家一笔钱算了。

都死了人,争来争去活人受罪,死人不能安葬。”

官府的回去,大致按曹氏的话办。

刘八姆起先不愿意,后来想想没得办法,毕竟姑爷和儿子作孽太多,根究起来,自己和女儿将万全不得。

于是,刘八姆应了官府私判,答应赔钱给马家人。

因老马头和马大脚在案审期间,连同刘宅人一起被收押,二十三日晚,官府再一次差人来给曹氏回话,让他们次日去接人。

也是来给回话结案的意思了。

曹氏应了,叫贵圆玉圆二十四日晨早去接。

到二十四日,北府忙起扫尘的细活,等差不多完毕了,曹氏让贵圆玉圆两人去请老太太。

岂料,二仆到中府,竹儿丫头给回复说老太太歇着。

两个丫头回来给曹氏如是说,曹氏只应知道了,又忙乎一阵子家事,才想起马大脚母女的事儿,让贵圆玉圆两人出去接。

贵圆玉圆还没走,梅儿来了,好心好意的给曹氏说:“老太太今年先去南府。”

曹氏听后心里有些不舒坦,可想想也好,不来就不来,自己倒乐得办其他事物,便让下人们都不忙乎了,等老太太快来时再着手忙起来。

终究是做做样子给老太太看。

往年,老太太总会先来北府,今年先去南府,曹氏为此发闷,不是嫉妒什么,只是脸面上有些挂不住,觉得老太太下她的面子了。

好歹管理家府是北府,这扫尘是家事,头家该是北府才妥。

曹氏闷闷的,手头什么事都不想做,便与贵圆玉圆两人出去接马大脚母女,顺道在外头购买些时兴的菜品,好回来下厨端给老太太品尝,以此拉拢拉拢老太太的心。

谁料老太太从东府到北府,曹氏不在,竟出去了。

话说,扫尘除旧,府外停务,府内扫尘,仅此一日。

是大事儿。

但是,老太太在北府发火,是另有缘故。

原说老太太扫尘至北府另起事端,此刻言说马家命案,不为别的,只承一承接关先生那糊涂案。

当然,亦为承接西府二爷庄璞口中吟的那首词,词是宋代女词人吴淑姬填的,如是:

“烟霏霏,雨霏霏,雪向梅花枝上堆,春从何处回?

醉眼开,睡眼开,疏影横斜安在哉?

从教塞管催!”

烟霏霏,雪霏霏,烟起雪落人是非。

有道是人中有人,案中有案。

再大的天冤大事,怎敌得过庄府家事?

刘姓者算得什么?

马婆子算得什么?

关先生又算得什么?

只不过霏霏迷情,起起落落,由人茶余饭后赏说罢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关于一词仅属关塘本人解读,与文学家评论家解读不能共语,如下:

这首词全名,这首词出自宋朝女词人吴淑姬。

是一首为己平冤的词令。

其创作背景有一则凄美故事,现顺手整理,以供大家赏阅。

为何历史中有这首词的出现?

原来在宋代,吴氏因貌美,家庭贫穷,某日被一暴发户看上了,并长期霸占,吴氏族人忿忿不平,以求喊冤,不料那暴发户持财团宏大,反口咬人,诬陷吴氏生性骄阳,*至极,同时告发她有偷情的行为,拉帮结派诋毁吴氏,要将吴氏置于死地。

官府因此抓捕吴氏入狱,百般拷问,严刑逼供,要她伏罪。

可吴氏誓死不从。

之后,由上调派来一名叫石奇开的官员接了这案子,拨案重审。

这名官员对吴氏的才华早有耳闻,便让狱卒提放她出来,以饭酒厚待,并劝她说:“我在上头听到你的才华很久了,就是没机会见识。

今日见了你,气度果然不凡。

我信你的为人并非如案中所说,所以极力保你。

假若今日你能即兴拟出一首好词来,我便把你的冤请呈示上头,以求另判。

这或许能为你开脱罪名,获回清白之身。”

吴氏感激。

因为看到那时屋外雨中夹雪,梅花傲然,便借此作了这首的词。

之后,吴氏案平反。

不久,有名士子姓绉,出巨资将她买娶回家做小老婆,重取名字,后叫她:吴淑姬。

淑,即端慧淑德,才华横溢,姬,如蔡文姬者。

而蔡文姬命运,不也跟吴氏一样么?

只是赎回吴氏的人,不是曹操,下嫁的人并非董祀。

历史轮回,人不同,事竟如此相似。

可好人与恶人之间,有无报应不可言说,或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亦不可说呀!

此是词令故事小解。

请各位笑纳。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