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
第四百八十三章 功勋、废人,二哥许久不见(2/2)

所以这一次,也就没有叫她回来,还望祖母见谅。”

胡氏赶忙摇头:“宫里头所思所想,一应安排,自是最好。

太孙妃能入宫廷,有殿下如此爱护,亦是她的福分。

老身只愿她能相夫教子,贤淑稳重。”

朱允熥又道:“信国公的爵位,府上也不必担心。

郑国公一系转爵开国公,曹国公一系如今是李景隆袭了爵,魏国公那边也是袭爵了的。

鼎伯前些年为国病故,朝廷亦是时时记着的。

这一次,朝中已经定下要在应天钟山造功勋陵一事,等信国公的灵柩送往钟山暂安,以待功勋陵造毕便可入土为安。

到时候也会将这爵位给袭下去。

依着皇爷爷的意思,自是要遵循嫡长而袭的。

不过又听闻,晟哥儿的身子,有些不太好?

所以……最终该如何,府上也可以商议商议,给应天递个奏章。”

他嘴里的晟哥儿,也就是汤和嫡长子汤鼎之子汤晟。

汤家该如何袭爵,这件事情在宫中可是个老大难的问题。

如今汤家官职最高的自然是庶五子汤醴,官至五军都督府都督。

而最合适的又是汤家老二,太原中护卫镇抚汤軏。

但于情于理,又该是汤鼎这一脉继承信国公的爵位。

朱允熥觉得,原本信国公一系没能袭爵,有朝廷节制控制爵位的心思,也有汤家袭爵问题众多的原因。

忽然话题涉及到袭爵上,在场众人纷纷沉默了下来。

汤醴算是最坦然的。

自己本就是庶子,再如何都轮不到自己。

而自己如今也走到了五军都督府的位置上,便是往后不能令封爵位,但只要立下些功劳,总能为自己这一脉的子孙挣回来一个世袭指挥使之类的位置。

汤燮也没有太多感想,他是嫡子,但却是老四。

上头老大家的侄儿虽然身子不好,但终究是嫡孙。

另外还有老二在,自己沾不到边。

唯有不远处,人群里脸色有些苍白的少年人,眼神中带着些紧张。

朱允熥眼神在汤家众人间扫过,瞧着那少年人,想来便是汤晟了。

信国夫人胡氏几度沉吟,当即开口:“老二这些年勤恳国事,忠君护国,若是陛下入眼,老身是希望他能承了这份父业的。”

胡氏心中满是挣扎。

可是万般种种,总不能汤家的信国公爵位袭了没多久,就又要再寻人袭爵吧。

汤家的颜面不说,朝廷也是要颜面的。

让老二袭爵是最合适也是最稳妥的选择。

“大公子!”

人群后面,有汤家的侍女低呼了一声,后方有些骚动。

有女眷上前,在胡氏耳边小声道:“无大事,只是晟哥儿有些体力不支,祖母不必担心。”

朱允熥望着眼前所生的一切,低声道:“孤会将祖母的话,传回应天,等信国公的身后事办完,朝廷会另降旨意的。”

说完之后,朱允熥便冲其拱手作揖,随后出声告辞。

待出了汤府,高仰止等人已经等候在外面。

“人都已经安顿好了,留守司和知府衙门很是殷勤,城中各处也都有孙镇抚撒出去了人手暗中盯着。”

高仰止上前小声说着各处的安排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朱允熥开口道:“你们和孤去皇城。”

中都皇城,早在洪武六年就建成。

因为皇帝的意志,甚至于凤阳城里出了皇城之外,更是建造有中书省、大都督府、御史台、圜丘、方丘、日月社稷山川坛、太庙、百万仓、钦天监、观星台等等于城中。

似乎,只要皇帝今天说迁都凤阳。

明天朝廷就能在凤阳城里点卯当差。

而事实上,当初最一开始,皇帝也确实是有这样的打算。

高仰止等人自是纷纷点头应是。

孙成和田麦指挥着官兵,前后散开。

自信国公府往中都皇城而去,并不远,估摸着也就一刻多钟的脚程。

皇城这边自是早就得了消息,皇太孙在凤阳城将会一直居住在皇城,皇城内的内侍和宫女,赶着时间上上下下的清理了一遍。

中都皇城的形制于应天皇城基本一致,而这两处宫廷营造,也是整个大明宗亲王府的建造范本。

中都皇城的内侍和宫女们,对于皇太孙的到来自是受宠所惊,多少人在想着若是能被皇太孙一眼看中,带去应天,那便是足足的要飞黄腾达了。

只是很显然,朱允熥的心思不在这些人身上。

入了皇城,一应布局都与应天皇城一般。

问清了炆废人在这皇城内的住所位置,朱允熥便领着高仰止等人,自往那边过去。

少顷。

在一方不大的庭院下,一袭身形背对着众人,正在挥着斧头劈柴。

而在一旁的厨房里,也已升起了烟火,飘出饭香。

朱允熥站在院门口,望着院内,低声轻呼。

“二哥,许久不见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