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
第三百一十四章 李善长的妙策(2/2)

张阳泉脑中猛地一闪,暗道:“对啊,可以用试点的法子,我怎么把这给忘了!”

李善长继续道:“而且大王也不必下令取缔徭役,只要您一力推行这种政策,地方官员自会上行下效,不会再去征徭役。”

“如此官府并未取缔,就算将来回头再征,百姓们也只会觉得是之前占了便宜,绝不会心生怨怼!”

张阳泉连连点头,欣然道:“李先生一语点醒梦中人,依你之见,选哪个地方为试点比较好?”

“丹阳县!”

张阳泉目光一亮:“好,李先生可愿做丹阳县令,为江浙所有州县做一个表率?”

李善长长身一躬,道:“在下必竭尽全力,不负大王所托!”

为了将李善长尽快换到手,张阳泉亲自接见了花云,直接提出用卖粮的事交换李善长。

花云不敢擅作主张,只说要派人请示朱元璋。

张阳泉淡淡道:“花将军不妨也告诉朱元帅,就算他不同意,我也会强留李先生!”

花云变色道:“楚王这样做,不怕天下人耻笑吗?”

张阳泉微笑道:“能得到李先生这样一位大才,担点骂名算什么!”

花云无可奈何,只好将此事一并向朱元璋奏报。

朱元璋得知此事后,没有太多犹豫,直接答应要粮食。

最终陈基与花云一番讨价还价,江都军终于用两万石粮食的价格,把李善长换了过来。

张阳泉下令给丹阳县调了三万两白银,当做试点资金,试点期限为七个月。

七个月之后,也就是年底,到时候正是收税之时,就看丹阳县的税收与周边县相比,高出了多少。

如果高出的幅度超过三万两,证明这种政策可行,拨出去的钱能够收回来,又能促进地方发展,双赢!

如果高出的税收达不到三万两,证明取消徭役之事还需调整,不可贸然实施。

如果税收比周边县还低,那证明这是个错误的政策。

到那时候,张阳泉也只能放弃取缔徭役的念头。

手续办好后的第二天,李善长便向张阳泉辞行,前往丹阳县赴任。

随行的除了马车夫外,只有胡惟庸一人。
本章已完成!
上一页 回目录    收藏 下一章
EN